■本新竹買房報首席記者 王志彥
  今年5月,浦東新區經過反覆醞隨身碟釀,推出了“兩個15%”的改革計劃,即區級機關內設機構精簡15%,區級機關行政編製精簡15%,在全市率先邁出了精兵簡政的步子。
  改革推行百日來,先後有100名機關幹部“下沉”到基層,到問題和矛盾集中的第一線。通過改革,浦東機關“瘦身”了,部門“健身”了,基層mSATA“強身”了,而機關幹部則得到了鍛煉,真正接到了“地氣”。
  到基辦公室出租層一線施展抱負
  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辦公室原副主任姚亞mSATA英,2個月前被選派至陸家嘴社區(街道)擔任綜合黨委副書記。作為首批選派基層的年輕幹部,姚亞英坦言,經過這段時間的基層磨練,體會到了走出“溫室”的重要性。
  剛到街道,小姚就被安排參與陽光驛站社會化轉型、陸家嘴公益城建設等重點工作。“街道敢壓擔子給我這個新兵,這份信任,既是動力,也是壓力”。為此,姚亞英跑遍了樓宇綜合服務站,並嘗試拜訪兩新組織負責人。“他們大部分都是企業的高管,時間寶貴。與他們交談中,我能感受到他們對黨建的重視,對新時期黨建新模式的期待”。
  如何回應對方的熱忱,卻困惑著姚亞英。“我們的項目、服務如何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?對新領域新組織中新群體的新需求如何把握?”在“接地氣”的過程中,姚亞英慢慢摸索到了一條通路:問需於民,問計於民,問策於民。
  她參加了樓宇服務站組織的“陽光使者——午間公益1小時”,從青年白領處捕捉到化零為整的“微時間、微公益”靈感,發現這種服務模式最能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; 她在與“兩新”組織負責人溝通中,瞭解到志願參與的文化活動能夠讓傳統黨建更具親和力。姚亞英告訴記者:“以前,機關工作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部署和安排。現在,有機會成為自下而上信息收集渠道中最基礎的一環,感覺很鮮活。”她打趣道,“這段時間自己的鞋跟越穿越低,早上出門時甚至想穿運動鞋上班。穿高跟鞋走訪樓宇企業實在吃力啊。”
  推動機關優秀幹部到基層一線去施展抱負,營造幹部面向基層、面向一線、面向群眾的良好氛圍,是浦東此次機關“瘦身”改革的一大亮點。新區組織部副部長徐雯說,下基層的100名機關幹部中,大部分擔任了村居委員會黨支部書記,“機關幹部到基層,就是要轉變角色、融入團隊,虛心請教、主動適應,在基層舞臺上展現才華。”
  基層迎來清新之風
  機關幹部到基層,受益的不僅是幹部,還有基層。浦東很多街鎮領導都說,優秀機關幹部給基層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。
  5月14日,在機關工作了12年的李璟,到金楊新村街道黃山始信苑擔任黨總支書記,開始了自己“小巷總理”生涯。“老實說剛開始的兩周感覺手忙腳亂。”李璟坦言,當時她在接待居民、開會等事務上花費了大量精力。
  如何提高效率?她開始仔細梳理自己的工作。在區政府機關工作多年,李璟養成了一個好習慣,記工作筆記。從筆記上,她發現了突破口:應該有計劃地開展工作,而不是讓工作找上自己。剛好趕上半年時間節點,居委會正在對各項工作進行階段總結,小李在瞭解居民區整體工作情況後,借助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邀請小區各樓組長、志願者代表等分4次召開座談會,聽取大家意見。
  李璟隨即聯合居委幹部一起制定《群眾路線登記冊》,還建立了居民首次來訪接待制。《登記冊》運作3周就記滿了10頁,李璟和工作人員逐條分析,“目前著手解決的”、“下階段努力方向”以及“需借助其他力量解決的”。善於發現問題,分析問題,小區工作開始步入正軌。
  李璟說,黃山始信苑有數個歷史遺留難題,停車難、綠化維護難是其中兩個。“小區里有些問題都是由停車難引發的。下轉8版(上接第1版)抓住這個 ‘牛鼻子’,很多工作都能迎刃而解。”目前,小區已試點將一處黃土裸露的綠化帶改造成透綠磚,增加停車空間,緩解矛盾。
  浦東新區區委組織部收到的反饋意見顯示,大部分街鎮對下基層的幹部表示滿意,認為他們基礎好、素質高,有大局意識,組織紀律性也強,在問題面前,善於思考、肯動腦子。他們的到來補強了基層隊伍。很多街鎮提出,能不能多給一些下沉幹部的名額,“因為這樣的人才,是基層最缺的。”
  倒逼提升行政效率
  按照“兩個15%”改革計劃,浦東區級機關人員編製核減了近300名,區級機關內設機構核減了36個。人員少了,機構減了,政府工作效率會不會因此受影響?
  機關“瘦身”與簡政放權結合起來,通過精兵放權來倒逼行政效率提升,是此次改革的又一看點。
  住在浦東塘橋街道的小林最近萌生創業念頭,打算在家附近開辦一家臺球室。他上網打開浦東“行政審批智能導航系統”,鍵入“臺球室”搜索,很快就為自己“定製”了一套辦事指南。“過去每個政府部門都有辦事告知單,但內容往往局限在單個部門。”小林說,“現在有了網上系統導航,行政審批事項分門別類告知,連先後順序也排好了,跟著它一步步走就能把事辦成。”
  小林口中的導航系統,正是浦東率先在全市推出的審批管理電子化服務平臺。新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處處長蔣紅軍表示,這一平臺首次將審批事項按照內在邏輯,跨部門橫向連接,基本實現了申請人一次查詢,政府一次推送全流程辦事告知。目前,浦東已把所有242項社會類行政審批的設定依據、設定條件、申請材料、邏輯關係納入“行政審批事項屬性要素數據庫”,實現了審批事項的條件、材料、期限、辦事地點等全部要素的對外公開。
  利用“大數據”,打造信息化審批平臺的同時,系統性、綜合性的行政審批改革也在新區進一步深化。隨著機關“瘦身”,浦東目前正通過委辦局下放審批事權,計劃在全區設置“8+1”的審批平臺。
  所謂“8+1”,指的是浦東8個開發區和周邊街鎮,再加自貿試驗區。今後,區域事可在區域內解決,市民、企業辦事不需要再到區政府了。同時,“8+1”審批平臺還將一改過去以條為主,各部門分頭審批的格局,成立統一的行政審批服務處,實行綜合審批,真正實現市民、企業辦事一次接待、一次審批、一次辦理。
  (原標題:浦東新區機關“瘦身健體”百日報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ztr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